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一個貧困村的逆襲之路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顧艷偉)漢邦村——廣西區靖西市岳圩鎮南部片區的一個貧困村。全村302戶1129人,2015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75戶619人。

  2019年的最後一天,《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漢邦村採訪時了解到,漢邦村通過構建養蠶、果園種植、畜牧養殖和優質稻種植“3+1”特色產業模式,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向,昔日的貧困村正在奔小康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漢邦村的悄然改變

  2019年12月31日,在駐村扶貧幹部、靖西市岳圩鎮市場監管所副所長黃武昌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漢邦村,正碰上兩位村民忙着建房。黃武昌告訴記者,這是村民在修建蠶房,為開春后養蠶做準備。“個子瘦小的那位是‘養蠶能人’李長鋸。”說話間,黃武昌招手示意,“長鋸老哥,休息下再干,回你家坐坐去。”

  2017年之前,李長鋸因為缺乏一技之長,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國家扶貧標準,被認定為貧困戶。在扶貧幹部的幫扶下,他開始種桑養蠶,當年就有了3萬元收入。如今,他有15畝桑園,以及約100平方米的蠶房,年純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並成為“養蠶能人”。

  李長鋸利用養蠶的收入,建了兩層的磚混結構的新房,只是外牆和室內地板還沒有鋪磚。“過了春節就準備給外牆和室內裝修,再等一年就購置齊傢具了。”李長鋸咧着嘴笑了起來,一臉的幸福模樣。

  漢邦村黨支部書記李大丕說,在這樣一點一點的改變中,村民看到了希望。

  說起个中變化,李大丕認為,除了駐村幹部不分晝夜為村民脫貧謀出路、想對策,更與黨和政府大力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的政策分不開。

  漢邦村地處邊境,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7畝,原先,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水稻、玉米和勞務輸出,特色產業為種桑養蠶,但又限於村民零星發展,沒有形成規模。

  改變發生在2017年,那一年,廣西區黨委政法委成為漢邦村脫貧攻堅後援單位,百色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加強全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組織領導,由百色市市場監管局負責靖西市南部片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

  李大丕說,靖西市市場監管局根據百色市市場監管局的要求,指導漢邦村成立了靖西市漢豐種桑養蠶專業合作社,除動員養蠶戶加入合作社外,漢邦村還建成了一個佔地4.42畝的集體經濟標準化大蠶房。李長鋸等“養蠶能人”負責指導合作社的村民管理桑園和蠶房,全村走上了規模化養蠶的道路。

  特色產業讓日子越過越甜

  在漢邦村後山的一片面積達260畝的果園裡,飽滿的沃柑掛滿枝頭,呈現着豐收的喜人景象。“這是村裡的脫貧奔康就業示範園,也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另一個特色產業。”李大丕說,示範園是由村黨支部引進,由合作社組織124戶農戶(其中貧困戶75戶),按每畝3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給靖西市優果種植園。合作社再組織貧困戶到園區務工,僅此一項就可以為貧困戶帶來6000元以上的年收入。

  據園區負責人介紹,2019年,園區的沃柑產量將達到50萬公斤,地頭收購價達到6元/公斤。園區主打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主要利用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液肥作為肥料,種植的沃柑皮薄汁多,自2018年產品上市以來,始終供不應求。

  李大丕告訴記者,目前,漢邦村養殖有800頭牛,以多村聯建的方式,建設了祿峒鎮大金村萬頭母豬繁育基地,每年不僅為村集體獲取4萬元豬舍租賃收益,也為沃柑園收集畜牧糞便生產液肥,實施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打下了基礎。

  李大丕說,除了養蠶、果園種植、畜牧養殖,漢邦村還種植了700畝優質稻,3+1特色產業均衡發展,讓群眾的生活日漸富裕起來,村集體年收入達到10萬元,村裡利用收入為村民修了水泥路,安上了路燈,燈光照亮了山村的夜晚,也照亮了村民的心。

  “目前,村裡未脫貧的還剩3戶9人,2020年,全村整體脫貧摘帽指日可待。”李大丕信心滿滿。

  黨建引領帶動經濟發展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漢邦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做法,在當地產生了良好的示範作用,並創造了貧困村帶動非貧困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先例。

  懷光村是岳圩鎮的一個非貧困村,距離中越邊境直線距離不到1公里,屬於典型的邊境村。在漢邦村養蠶產業的帶動下,懷光村也發展起種桑養蠶產業,並於2018年11月成立了靖西市更慈種桑養蠶專業合作社。

  百色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第六聯繫指導組組長,百色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韋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強化黨建引領,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夯實集體經濟基礎,是實現村和村民共同富裕的基礎。百色市堅持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抓班子、強隊伍,樹導向、增活力,推動基層黨建與精準脫貧深度融合,並提出了“村際黨建協同體、抱團取暖共發展”的黨建模式。

  漢邦村、懷光村、時安村也相應建立了“黨建協同體”,實現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齊步發力、同頻共振、雙贏發展。

  懷光村黨支部書記黃美玉告訴記者,如今,村裡發展起了1000多畝的桑地,村裡還通過“煙稻輪作”發展起煙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和優質稻種植,每年煙草公司派人來進行技術指導,並培養了一批煙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種植能手,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礎。

  隨着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漢邦村和懷光村外出務工的村民也紛紛迴流。懷光村“養蠶大戶”,共產黨員覃澤鋒說,在家就能賺錢,還能照顧父母孩子,也就沒人願意外出打工了。“下一步,我們會根據各村產業特點,指導建立農產品標準質量體系,鼓勵更多的村集體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商標註冊。”韋鋒說,市場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實施品牌富農工程,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市場競爭力,讓村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責任編輯:覃輝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www.ccn.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其他文章推薦】

佛具宗教文物600坪清幽寬敞的參購空間

新北市駕訓班專業資深教練指導,大型重機可原場考照

※何謂防火泥防水膠防火漆? 分別適用在何種環境中呢?

※麼尚頭皮深層清潔推薦,頭皮的困擾交給專業就對了!

※網友票選指壓按摩桃園CP值爆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