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更加協調的城市化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了《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7次報告》,根據經濟競爭力對全國200多個城市進行排名。報告認為,在城市競爭力的區域格局上,“南強北弱”逐步固化,“東中一體”進一步凸顯。

  但是,從前20名、前50名的榜單看,城市競爭力的區域格局仍然是東部地區佔據壓倒性的優勢,所謂“東中一體”其實並不成立。在前20名中,4個是港澳台的城市,13個是東部地區的城市,只有3個是中西部地區的城市(武漢、成都、長沙,都是省會城市)。在前50名中,7個是港澳台城市,33個屬於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能夠位列其中的是5大省會,此外還有5個是西部、東北的省會。

  由此可見,東部地區已經進入城市群時代,每個省(河北除外)都有好幾個競爭力強的城市。而中部地區還是省會一枝獨秀的狀態,城市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並不高,可以說,與東部地區還存在“代差”。

  以進入前20名的3个中西部省會城市為例,“首位度”都非常高,武漢、成都均為38%,長沙為30%。長沙的人均GDP是湖南平均水平的2.6倍。中西部地區要將全省的優質資源集中到省會,才具備與東部地區城市同級別的競爭力。這樣的狀況,顯然不能說已經“東中一體”。而且,中西部的省會與省內其他城市都不是“一體”,也出現了分化。這並不符合協調發展的理念。

  “南強北弱”或者說“南北分化”的現象則的確存在。報告指出,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前十、前二十、前三十名的城市中,分別有9個、18個、25個城市位於南方,北方城市數量嚴重不足。與2017年相比,2018年北方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平均下降了6.2位,南方城市則平均上升了5.4位。

  從近年各省的GDP增長情況,同樣可以看到“南北分化”、“南強北弱”的現象。例如,十多年前,山東和江蘇的GDP總量相差不多,兩者交替領先,而在2010年之後,山東與江蘇之間的GDP差距越來越大。在城市競爭力排名中,山東作為東部地區,仍然有5個城市進入前50名,但排名都不高。再如,十多年前,河北的GDP遠遠高於湖北,但在2016年,河北被湖北超越。

  為什麼會出現“北弱”的趨勢?重要原因是以山東、河北為代表的北方省份的優勢在工業,尤其是重化工業,服務業相對較弱,而近些年,我國工業發展速度放緩、服務業發展較快,在這個過程中,北方省份的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幅度比南方省份更大。在本世紀初期到2008年,則是不同的情況,那時煤電油運緊張,在重化工業方面具有的北方省份的經濟增長速度整體上快於南方省份。那個階段也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

  “南北分化”反映了,在這十來年間,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在2002年之前的20多年,出口加工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起來。2002年到2010年前後,工業化的深化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具有資源優勢和較好工業基礎的北方省份獲得了更多機會,經濟增長較快。最近十來年,城市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題材,專家學者、政府部門都希望城市化能夠帶來增長動力,促進資源逐漸向大城市集聚,以拉動高端產業的發展。中西部省份提高省會的“首位度”,就是對這種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的運用。人口集聚的城市更青睞服務業,而與工業的相容性較低。

  城市化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優質的平台,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必然進程。但目前這種城市化,急於追求高端產業,使資源向少數地區、少數城市繼續集聚,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協調發展的理念,其實很難提供持續、強勁的經濟增長動力。具有競爭力的大城市大多數在東部地區,但東部地區的經濟增速卻比中部地區低,原因是東部地區的發展空間是有限的,繼續集聚資源的邊際效益是遞減的。中西部地區依靠提高省會“首位度”,與東部地區的城市展開競爭,也沒能使經濟增速提升。在“北弱”的同時,很難說“南強”,南方只是相比北方好一點,但經濟增長也是減速的。

  因此,目前這種城市化,並不是中國經濟的最優模式。我們需要更加協調的城市化,首先是與工業化協調,其次是地區之間、不同級別城市之間更加協調。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DF353)

【其他文章推薦】

※居家隱形鐵窗安裝施作經驗分享

海島型木地板專業木作修繕團隊

※打造簡約、淡雅兼收納空間的小資房,台中室內設計推薦哪一家?

※了解海島型木地板是否會有潮濕變形疑慮?

木地板哪有幾種款式?該如何選購適合的材質呢?

沙發換皮省更多,延長老沙發壽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