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迎“嫦五” 11次神舟飛船返回艙均在此着陸

  內蒙古四子王旗因航天器返回“母港”身份聞名於世,11次神舟飛船返回艙均在此着陸

  “嫦五”着陸 四子王旗首迎外星來客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着陸。

  這樣的場面,四子王旗已經非常熟悉。我國11次神舟飛船返回艙都在此着陸,14人次的航天員從四子王旗踏上回家第一步。

  位於內蒙古中部阿木古郎草原腹地的四子王旗,人跡罕至,覆蓋著茫茫草原和白雪,因為航天器返回“母港”的身份而聞名於世。

  “嫦五”返回器着陸區為神舟返回艙16倍

  為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四子王旗提前多天就在等待。

  據報道,嫦娥五號返回前,搜救回收大隊在冰雪的夜間進行了近30次着陸區地形勘察,開展了3次夜間搜索回收專項訓練、1次積雪暗夜極寒條件搜索回收演練、3次全系統綜合演練。

  與神舟飛船返回艙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體積只有其約1/7,着陸面積卻是其16倍。在冰天雪地的夜間尋找如此小的目標,難度比飛船返回艙回收更高。

  “在歷次神舟飛船返回任務中,四子王旗着陸場系統都表現得很好,可以說是經驗豐富。”航天技術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黃志澄說。

  返回地球的航天器包括載人飛船返回艙、無人採樣返回器、返回式衛星,以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可重複使用火箭。

  航天器返回的着陸場設在何處,各國有不同選擇,主要取決於地域和技術條件。

  美國有廣闊的領海,發射場也都在沿海地帶,因此以海上着陸為主。不僅航天員總是乘坐返回艙濺落在海上,近年來SpaceX的可重複火箭返回,也越來越多落在海上平台。

  俄羅斯與中國都選擇了陸上着陸場,俄羅斯的着陸場在拜科努爾發射場東北的哈薩克斯坦草原上,中國的主着陸場位於內蒙古的四子王旗。

  從神舟一號開始,20餘年間,四子王旗已經成功回收過11個神舟飛船的返回艙,迎接了14人次航天員回到地球。其間,還回收了探月三期試驗器、返回式衛星等航天器,可謂身經百戰。

  黃志澄說,為迎接航天器返回,需要一系列指揮、測控、跟蹤等設施,以及搜尋隊伍的支持,四子王旗着陸場已經有了成熟的隊伍和技術。此次嫦娥五號返回,就用上了這一套系統。

  中國曾考慮海上着陸方案

  海上與陸上着陸各有優勢,海上着陸對陸地人口、建築、生態威脅較小,海面也能緩衝返回艙着陸的衝擊力。

  黃志澄曾參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研究論證,據他回憶,早年中國做載人航天論證時,曾考慮過海上着陸方案,但由於當時中國海上搜救力量不足,最終放棄。

  對陸上着陸場的要求,不僅是空曠而已,還需要一些必備條件。

  黃志澄介紹,航天器返回的時候有自己的固定路線。而且一般來說,返回艙的機動能力有限,自主“變道”的空間較小。因此,返回場應該盡量選在航天器軌道的下方,內蒙古就是返回艙、返回器軌道經過的地方。

  航天器返回有一定的危險性,着陸區域一般要地勢比較開闊、人口較少、建築物密度小,不至於發生危險。四子王旗的地表足夠堅硬,沒有大的河流,能保證航天器不會陷入泥中或掉進水裡。另外,四子王旗還有氣候上的優勢,常年乾燥少雨,晴天較多,氣候穩定。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四子王旗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相對來說不是太遠,如果未來航天器可以重複利用,拉回到發射中心也會比較方便。”黃志澄說。

  我國着陸場系統首任總設計師曾透露,在主着陸場遴選的早期,根據飛船軌道傾角,河南開封至駐馬店以東長約200公里、寬約100公里的區域曾被青睞。但後來綜合考慮回收傘型調整和房屋、樹木等因素,根據1993年到1996年間在內蒙古草原綜合考察結果,主着陸場最終花落四子王旗。

  中國航天器着陸場不止四子王旗

  中國的航天器着陸場,並不只有一個四子王旗。

  今年5月8日中午,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回家,着陸在東風着陸場。據媒體報道,該着陸場位於巴丹吉林沙漠。較之四子王旗,這裏距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還要近得多。

  這艘試驗船未來將是神舟飛船升級版,單艘可以搭乘6至7人,比神舟飛船3人承載量提升一倍。據媒體報道,東風着陸場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試驗艙的成功回收,檢驗了着陸場各系統的搜索回收能力,為執行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的航天員搜救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意味着,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航天員的返回,或將在東風着陸場。根據官方消息,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我國載人航天系統中,還設立了陸上和海上應急救生區,以應對發射中臨時救生的需求。陸上應急救生區從發射場到江蘇連雲港海濱一線,海上的3個救生區,位於黃海和東海海面,一島鏈和二島鏈之間的太平洋洋麵,以及馬里亞納群島以東、關島以北的太平洋洋麵。

  四川也曾有一個航天器回收地,我國以前返回式衛星大多在四川遂寧着陸。

  早期,衛星拍攝的底片需要帶回地球,經過沖洗才能使用。現在衛星數據可以實時傳輸到地面,返回式衛星數量因此大大減少,少量返回式衛星主要作為回收實驗品的空間試驗室。

  遂寧從20世紀70年代就成為返回式衛星回收地,因為衛星軌道經過遂寧附近的上空,是衛星返回的必經之地。當地是盆地的淺丘地帶,農村人口分散居住,發生事故的幾率也很小。

  不過,畢竟位於人口較為稠密的四川,返回式衛星着陸地難以徹底避開人煙,偶爾會降落在村民的農田裡。

  2016年,我國時隔十年再次發射返回式衛星——“實踐-10”科學實驗衛星,這顆衛星降落在四子王旗。衛星研製方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當時介紹,主要是由於遂寧山區人員密度增大,新建房屋林立,為保護當地百姓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同時也為了衛星搜尋回收,於是放棄了遂寧,選擇回收條件比較成熟的四子王旗。

  迎來首個真正外星來客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航天器返回技術專家黃偉曾撰文介紹,中國航天器回收的首次嘗試,是1960年4月17日,T7M-003探空火箭乘降落傘降落在東海之濱,取得我國航天器回收着陸首次成功。1966年發射的兩枚T-7A火箭,還實現了小狗上天的回收着陸。

  其後是返回式衛星的回收。1976年12月10日,508所首次回收科學實驗衛星回收艙,使我國成為第三個實現衛星回收的國家。截至目前,我國完成了7個型號返回式衛星回收,共計25次發射飛行試驗,從未失手。

  載人飛船返回艙的回收,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曙光一號飛船的醞釀,到80年代“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論證,再到1992年立項的神舟飛船回收着陸系統,逐漸走進現實。

  除了神舟返回艙的回收,2014年,四子王旗還迎來了特殊的歸人——探月三期飛行試驗器,這也是嫦娥五號的先行者。試驗器在繞月飛行后,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採用特殊的半彈道跳躍的方式再入返回。至此,我國航天器回收技術達到了滿足深空探測返回的水平。

  隨着從月面起飛的嫦娥五號返回器緩緩着陸,成功帶回人類時隔44年再次採回的2千克月球樣品,四子王旗迎來首個真正的外星來客。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張楷欣】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其他文章推薦】

※市售產品百百種,生薑洗髮精有用嗎?看專家怎麼說~

※查詢新竹禮儀公司合法立案名單一覽表

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裝對了嗎?

※洗澡最怕忽冷忽熱,該選擇哪種熱水器呢?

※金價漲不停?結婚黃金出租正夯!

大師絕版藝術畫作

高價收購黃金推薦優質商家

You Might Also Like